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建议
九三学社宜昌市委提交宜昌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的提案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6日 来源:九三学社宜昌市委 阅读3819次
1、关于建立维护农民工权益法律援助合作机制的建议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保护问题。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将农民工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畴,依法依规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经调查,农民工欠薪“白条”投诉情况却常常使劳动监察执法部门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法》调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而包工头作为自然人开具的欠薪“白条”无法将其认定用工单位的欠薪证据,非《劳动法》调整的范围,超出了《劳动法》的职责范畴。2006年我市劳动监察机构共追讨农民工工资1600多万,涉及农民工近3万人。建筑、公路、铁路等领域的农民工有80%以上是凭包工头开具的欠薪“白条”或口头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的。有部分“黑心”包工头超出合同工价的标的打白条或赚钱归己,将损失部分转嫁给农民工,再打白条鼓动农民工讨薪,尤其恶劣的是包工头卷款逃逸,留下一大堆欠薪“白条”让农民工讨要无门,严重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同时也为劳动监察机构调查取证,核实欠薪事实,认定用工主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当前,建筑、公路、铁路建设等领域违法转包分包的情况突出,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重灾区”。

为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遏制包工头随意乱打欠薪“白条”的行为,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建议:

我市建立维护农民工权益法律援助合作机制,劳动保障部门和司法部门将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加强合作,畅通法律维权渠道,对不符合劳动监察受理条件的欠薪“白条”投诉,由劳动监察机构引导,法律援助中心优先予以受理并及时指派法律服务人员提供法律援助。通过的努力,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的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执法维权和法律援助相结合的新型合作机制。

 

 

2、关于将宜昌建成三峡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的建议

 

将宜昌市建设成为三峡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可以对三峡旅游产业产生强大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有利于发挥宜昌的旅游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快速发展宜昌的旅游产业;有利于带动三峡区域旅游品牌的建设和整体发展,保持三峡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为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作贡献。

一、建设目标

宜昌市建设成为三峡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就是要将宜昌市建成国际性的旅游观光目的地、国家会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旅游商品销售中心和旅游交通枢纽,真正建设成为三峡区域旅游的游客集散地和旅游中心城市。

二、建设意义

1、辐射带动三峡区域旅游产业发展

三峡区域是以三峡工程为龙头,以重庆和宜昌为支撑,以三峡库区为纽带,地域范围包括重庆至宜昌700多公里的长江流域地区,涵盖鄂西山区、盆周山地及川东平行谷岭,区域人口4500多万,是一个举世瞩目的重要经济区域。三峡库区是三峡区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核心地区,按国务院划定的三峡库区有国土面积6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跨湖北和重庆两省市的19个县市。

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三峡库区成为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屏障、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国家重要电力供应基地和内河航运干线地区,其战略重要性更加突出。但三峡库区是典型的山区也是全国典型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库区的绝大部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库区企业在迁建中多数采取关闭破产,导致大量职工失业下岗失业人员增多,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的产业空心化。

2003年9月温总理亲自批示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国家发改委、三峡办、宜昌市和重庆市通过对库区问题的认真研究,指出要以长江为轴,以重庆、宜昌为增长极,实行点轴开发,发挥聚合辐射效应。通过打造重庆和宜昌“两大增长极”,开发水电和旅游“两大特色产业”,并在后期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发展,来全面振兴库区经济。由此可见将宜昌市建设成为三峡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通过宜昌来辐射带动三峡旅游发展,完全符合三峡区域的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发展宜昌和三峡库区旅游产业,解决移民的脱贫致富难题,最终完全达到修建三峡工程的预期的目标,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促进“两江国际环线”早日全面建成

随着湖北西部大旅游交通的改善和三峡大坝、水布垭大坝的兴建,天缘巧合的构成了一个世界级超级旅游景区,即:“长江—清江国际循环旅游线”, 简称“两江国际环线”。 “两江国际环线”以长江三峡和清江画廊为主线,从湖北省宜昌市开始,沿长江三峡逆江而上,到重庆市的奉节县城,再沿奉—恩公路经奉节小寨天坑和天井峡地缝景区、恩施沐抚大峡谷景区、利川市腾龙洞景区、恩施市城区,然后沿清江画廊、水布垭高坝、长阳武落钟离山、长阳县城返回宜昌市的循环闭合线路。这是一个跨越湖北、重庆两省市的超大型旅游区,是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旅游景区,世界上唯一循环游江线路。

该环线有三个突出特征:具有世界级旅游资源品质的自然奇观、反映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文化、代表中国形象的现代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该环线总长不足500公里,最短旅游时间4天即可,可以观赏到八个世界第一、两个亚洲第一、四大世界极旅游文化,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两江国际环线”预期经济效益也非常巨大,创外汇能力极强。

“两江国际环线”的开发将实行 “点圈环”战略布局,即“突出五点,辐射三圈,做强一环,带动全面”。其中“突出五点”就是突出宜昌、奉节、利川、恩施、长阳五个旅游节点城市的游客集散地的综合功能,具体包括交通枢纽功能,客源组织功能,综合服务功能等。宜昌是“两江国际环线”上最重要的节点城市,这又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将宜昌市建设成为三峡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宜昌作为“两江国际环线”的节点城市,辐射的主要旅游景区包括柴埠溪、后河、天龙湾、九畹溪、车溪、晓峰、大老岭、昭君村、神龙架、鸣凤山、关帝庙、玉泉寺、荆州、荆门等,而作为三峡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将有更大的辐射范围。目前打造“两江国际环线”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全面建成以三峡大坝为龙头,以长江三峡和清江画廊为主体,以旅游线路为连接方式的跨越湖北、重庆两省市的超大型旅游景区——“两江国际环线”是宜昌旅游产业,乃至对于宜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只有将宜昌市建设成为三峡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才能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

三、建设条件

1、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

宜昌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和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都诞生在这里。   宜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宜昌集历史文化与现代工程、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江三峡被评为全国旅游景点40佳之首。境内还有清江风光、三国遗迹、巴楚文化、民族风情等自然、人文景观。宜昌最近即将建成的旅游精品包括:三峡大坝国际旅游区;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考区;屈原、昭君故里旅游精品;宜都天龙湾、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柴埠溪-后河-大老岭-金银岗生态旅游区;漂流、探险及户外拓展健康运动休闲基地;清江土家民俗风情旅游区;三国遗址关公文化旅游区;“激情宜昌”都市旅游区,宜昌正逐步成为三峡旅游的中心城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2、区位良好交通便利

宜昌是华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江黄金水道、焦柳铁路、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三峡机场等构建了宜昌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兴建的沿江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宜昌至万州段将使宜昌成为贯通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宜昌237公里,宜昌港是长江八大港口之一。南北交通大动脉--焦柳铁路和正在兴建的宜万铁路在宜昌交汇。宜昌铁路客运可直达北京、广州、西安等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三峡机场是三峡地区最大的民用机场,将扩建成4E极国际空港。设计年客运吞吐量140万人次,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成都、重庆等地的国内航线和香港、日本的国际包机航线。以宜黄高速、沪蓉高速和318、209、055三条国道为主干的公路网四通八达。目前,宜昌境内已经形成了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等立体运输体系,是华中地区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3、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强大

宜昌贯通南北、承接东西,城区人口133万,城区面积62平方公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大都市、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我国东西部商贸物流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和重要旅游城市,鄂西湘北渝东的区域经济中心,长江中上游重要港口城市。宜昌市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城市功能健全,全市有70多家星极饭店120多家旅行社,各种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强大,再通过进一步的建设完全能够建成三峡区域旅游强大的增长极。

四、建设方案

建设宜昌成为三峡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心城区的旅游功能打造,二是外围辐射区域的旅游开发。通过宜昌中心城区的建设产生极化效应,通过外围旅游开发产生辐射效果。

1、中心城区建设

(1)国际旅游观光目的地建设

三峡大坝、三峡风光和三峡文化举世闻名,使宜昌成为国际性的旅游目的地。开发宜昌的旅游观光项目,必须始终把握国际游客的这一偏好和定位,这样就决定了城区能吸引国际游客的区域是夷陵区的“两坝一峡”地区。应该围绕“两坝一峡”开发旅游观光项目,目前的重点:一是要开发葛洲坝旅游观光,特别是可以开发夜游葛洲坝的活动,要通过对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差异化定位吸引游客。二是以三峡人家为重点,建设好“一峡”,目前西陵峡并没有得到整体开发,旅游资源被闲置甚至被错位开发。三是搞好三峡截流纪念园的建设,四是搞好姊归凤凰山三峡古民居等古建筑群旅游项目的开发。五是进一步搞好车溪土家民族风情旅游,用三峡文化吸引国际国内游客。最后还要整合城区旅游资源如中华鲟鱼馆、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的恐龙化石博物馆、宜昌市博物馆等进行有机整合,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2)国家会务中心建设

随着三峡旅游的深度开发和“两江国际环线”的建设,三峡区域将成为国际性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目的地,与此相伴,将有大量会议特别是许多国内会议将会选择在这一地区召开,宜昌是理所当然的首选之地,宜昌市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宜昌市的峡口风景区,包括长江对面的牛扎坪是建设国际会务中心最理想的地方,要整体规划、精心设计,作出规模,作出档次。

(3)城区旅游服务中心建设

西陵区是宜昌的中心城区,城区旅游服务中心的理想建设之处。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娱乐休闲中心、餐饮服务中心、旅游商品销售中心和宾馆、饭店、旅行社等相关服务。开发旅游必须要有娱乐休闲、餐饮服务、旅游商品销售等相关的配套产品,它们是宜昌建设三峡区域旅游增长极必须要建设的项目。对西陵区进行认真规划,开辟游客娱乐休闲、三峡特色餐饮和本地旅游商品销售专区,带动城区旅游经济发展,并通过旅游商品销售促其它产业的发展,真正将宜昌建设成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4)城郊休闲度假中心建设

宜昌目前周末节假日休闲需求日趋旺盛,代表当前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处于高速发展期,前景无限。根据统计,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时,人们进入休闲阶段。宜昌城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早已超过这一限度,可以认为宜昌市的休闲市场需求极其广阔,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人们周末节假日,在城郊近距离旅游、娱乐等各种活动。目前宜昌休闲产品非常缺乏,人们只能去市郊的“农家餐馆”。综合分析,位于宜昌市伍家乡临宝村的后河流域,交通便利,景区规模较大、旅游主题多,可集观光、休闲娱乐、奇观探密、激情运动等多种项目于一体,同时具有商业性和公益性的两方面特点,应该科学规划,建设成为宜昌城郊休闲度假中心,使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主体,和外地游客体验宜昌本地风情的地方。

(5)三峡旅游交通枢纽建设。

宜昌 “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是三峡门户。如前所述宜昌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基本具备了作为三峡旅游交通枢纽的条件。目前要完善宜昌的对外交通系统,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特别要认真研究2008年宜昌交通环境大幅改进后的市场机遇,利用宜昌交通优势带来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发展宜昌的大旅游。

2、宜昌旅游对三峡区域旅游的辐射

将宜昌建成三峡区域旅游的增长极,对周边旅游的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品牌效应、带动效应和交通枢纽效应等,通过这些效应直接对当阳、宜都、姊归、兴山、长阳等县的旅游产生拉动作用。并且通过“两江国际环线”对清江流域、恩施、三峡库区及整个川东鄂西旅游产生拉动,通过三国文化旅游辐射荆门、荆州地区旅游。

 

 

3、关于猇亭、点军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猇亭、点军两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猇亭、点军两区至今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直接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我市努力走在中部地区同等城市发展前列,必须要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走在前列,让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循环经济建设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此,我们建议:

1、尽快在猇亭、点军新建污水处理厂。

2、尽快在猇亭、点军建立规范的垃圾填埋场。

 

 

4、关于宜昌市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

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议

 


目前我市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情况参差不齐,有的部门虽指定了新闻发言人,但基本未有效的运作。政通则人和,保持政务信息的有效通畅,确保民众的知情权(尤其是涉及民生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的上传下达),增强民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对和谐宜昌的建设,都具有较大的意义。

为此建议:

1、我市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确立专职的新闻发言人人选,将综合能力强、具有较高素养的同志安排到这一岗位,并确保其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及一定程度上的充分授权。

2、建立定期及不定期的新闻发布制度。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等,实行定期向社会通报制度。对于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则根据需要随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3、将我市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纳入政府考核范围,确立考核、激励机制。同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

 

 

 

5、关于逐步取消夷陵长江大桥收费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夷陵长江大桥于1998年12月5日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项目开工建设,截止2002年7月31日该项目竣工,实际完成投资58613.21万元,项目建设共筹措资金57758.52万元,其中:市财政拨款4140万元,土地使用作价6018.52万元,国债转贷资金18000万元,市财政借款200万元,中国银行三峡分行贷款2000万元,国家开发银行武汉分行贷款27400万元。2001年12月28日,夷陵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宜昌市城市南北贯通,城市骨架拓宽。随着交通瓶颈的解除,点军已经成为一片开发的热土。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旅游、餐饮、房地产、新型工业等行业迅猛发展,使点军区逐步成为宜昌市除宜昌开发区外的又一个投资洼地和极具潜力的经济增长极。

但是,从近两年大桥建成通车实际情况来看,现有大桥运营效益、收费还贷以及设立收费站后对点军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夷陵长江大桥预测投资效益与实际营运效益相差甚大。

1997年,铁道部大桥局勘测设计院对夷陵长江大桥工程建设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作了经济评价,预计2002年大桥平均日通车量为8173车次、日通行费收入15.12万元,全年预测收入5519万元。而实际上从夷陵长江大桥2002年元月18日正式收费以来,全年平均日通行量为3331车次,日通行费收入2.8万元,全年实际收入970万元。日通行费收入和年通行费收入分别占原预测数19%和18%。2003年1至10月平均日通车量为4150车次,日通行费收入2.2万元,分别占原预测数50%和15%。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点军区人口少,底子薄,区域经济块头小,车流量增长低于原预测的速度;第二,连接大桥的323省道弯道多,外地车辆大多改由宜昌公路大桥通行;第三,夷陵长江大桥正式收费后,长阳县白氏坪收费站移至高家堰站收费,挤走了很多原从夷陵大桥通行的外地车辆;第四,有一定数量月票车;第五,葛洲坝大坝未严格实行管制,从大坝上分流了部分车辆。

(二)除去大桥正常维护管理开支外,只有少量还贷资金来源,还本付息压力大,市级财政不堪重负。

夷陵长江大桥建设资金大部分属贷款,因此,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鄂政办函〔2001〕135号文,批准宜昌夷陵长江大桥根据国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规定,设立宜昌夷陵长江大桥收费站,规定通过大桥的车辆从2001年12月28日开始收取车辆通行费。2002年全年收费总额970.27万元,2003年上半年收入378.65万元,而夷陵长江大桥公司2002年管理维护开支为833.63万元,2003年上半年管理维护开支为296.96万元,仅结余136.64万元和81.69万元可用于贷款还本付息。而按照大桥建设投入的贷款和借款有关合同或协议,2002年至2013年应还本付息资金共计68574万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还本付息40393万元、中行还本付息资金2547万元、商行还本付息237万元、市财政局本金1685万元、国债转贷还本付息21212万元、施工队欠款2500万元)。按年度来看,2002年度应支付还本付息资金4070万元(含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市商行、市财政局借款、国债转贷);2003年应支付还本付息资金5003万元(详细分年度还本付息表附后)。截止2003年9月,实际偿还开行2002年度本金600万元(其中:财政借款500万元),利息1619万元(其中:商行贷款225万元、项目投资资金930万元、收费464万元)。偿还2003年度开行本金400万元(其中:财政借款380万元),利息1169万元(其中:财政借款1117万元、收费52万元)。从以上还本付息情况来看。夷陵长江大桥建设资金还本付息靠收费还贷无疑是杯水车薪,而如此还贷巨大压力也使宜昌市级财政无力应付。每次还款期到,政府只能多方筹措资金,2002年到2003年9月,又新增借款2222万元(其中:财政借款1997万元、市商行贷款225万元)用于还本付息,实际上是借新还旧,利滚利,还本付息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此外,国家开发银行甚至内定该笔贷款为不良贷款,这对宜昌市经济发展信用环境将带来不良影响。

(三)设立收费站后,对点军区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江南开发步伐的逐渐加快,大桥收费站对过往车辆实行收费通行,对点军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区政府机关公务用车虽然实行月票制,但一辆轿车年过桥费4320元,一辆面包车年过桥费5520元,增加了政府行政开支;二是一些外来企业,由于主要原料都是从外地运入,产品也多销往外地,增加了原材料和产品销售成本;三是各类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建设的建筑材料也都通过大桥运输,增加了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成本;四是大桥收费对于不少投资商来说,增加了心理压力,对到点军投资望而却步,已落户点军的客商对大桥收费问题也叫苦不迭。

二、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尽管大桥通车运行时间不长,经济评估存在一定差异,但大桥建成通车后的社会效益显著,自身经济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目前,大桥通车近5年,转入了维护管理阶段。因此,应该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对大桥今后维护管理以及建设资金还本付息等方面工作做出统筹安排,既最大限度发挥大桥的综合效益,又保证大桥建设维护资金良性运营。根据这次调研,我们认为逐步取消收费站的关键在于找到修桥贷款4.76亿元分年还本付息的出路,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议3年后取消大桥车辆收费。3年内车辆收费实行行政区域减免方案,实行分流通行。对点军辖区的机关事业单位用车、企业用车、绿色通道车等车辆免费通行。点军其它类用车以及西陵、伍家、夷陵、宜昌开发区车辆实行减半收取,其它按现行规定和标准征收。待宜昌火车南站建成,夷陵路通车后,全部撤销。

二、建议利用土地收益和相关税费还本付息方案。从五龙片区2.47平方公里土地开发收益中,每亩抽取10万元用于还本付息,预计可筹资3亿元。从五龙片区土地开发的市政设施配套费中每平方米抽取10元用于还本付息,预计可筹资2000~3000万元。从建设项目增值税市级部分中抽取一定比例用于还本付息。据统计:2004年底点军区工业总产值可达35亿元,税收1亿元,到2010年底工业总产值可达220亿元,税收6.9亿元,每年从税收增值中拿出几个百分点或者从税收中切块,分10年拿出2亿元用于还本付息。

三、建议改制大桥公司。一是关于大桥的日常维修维护,建议交由市城管部门负责管理,经费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二是建议车辆收费取消后设立一个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保留2名,其工资编制纳入市城管局管理,其余工作人员买断工龄后安排到现在的大桥物业公司。

 

 

6、让宜昌这条“龙”活起来

 

宜昌市已确定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旅游新城,但目前还有名无实!

宜昌市周围已开发多处旅游景点,唯独宜昌城区特色不多,景点单调,在宜昌城区旅游休闲无去处,宜昌城区好似一条“龙”,还未活起来。为此,建议把宜昌城区这条“龙”变活起来。

一、现状

从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沿江而下,经滨江公园直至伍家岗(磨盘溪)好似一条沿江而卧的长“龙”,而且又有“水龙”、“旱龙”之分:

从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 三江大桥 —— 镇江阁 —— 滨江公园 —— 夷陵大桥 —— 九码头 —— 天然塔 —— 伍家岗 —磨盘溪……这是一条“水龙”,从葛洲坝水利枢纽吞噬长江来水为起点,一直蜿蜒向东而去。

从葛洲坝水利枢纽、船闸及左坝头——夷陵广场——五一广场,整条东山大道,形似一条“旱龙”,那葛洲坝枢纽左坝头区就是龙头,夷陵广场就是龙身,五一广场就是龙尾了。目前龙身活了,龙尾也隐约可见有似有一层面纱,唯独“龙头”一片漆黑。

“旱龙”有三处特色亮点:

1)目前龙头是重点,有多处亮点、多种特色、多元层次尚未开发、急待开发(此为本建议的中心);

2)龙身(夷陵广场)开发成熟,项目单一,仅休闲,但人满为患;

3)龙尾(五一广场)开发成熟,尚未形成气侯,项目单一,仅休闲。

二、设想

1.开发“旱龙”龙头

把葛洲坝水利枢纽左坝头这块约7.5万m2(包括坝头公园、葛洲坝公园及相关地区和江边)开发成宜昌城区旅游的中心。使“旱龙”活起来,此处应开发成集旅游、休闲和餐饮三位一体的综合游览区。使外地游客经过宜昌、下榻宜昌有个好去处——游览、购物、休闲。

2.减轻夷陵广场的压力,让“水龙”动起来

建立沿江观光游览,欣赏沿江风光和在高级旅游船的休闲生活。仿照上海夜游黄浦江而成真正的夜游长江。

3.开通通宵公交线

从左坝头——沿东山大道和夷陵大道、沿江大道,直至五一广场,开通一条通宵公共汽车——横贯三条大道(具体线路由公交公司选定)。消除宜昌市无通宵公汽的历史。

三、开发意见

由于三峡工程的开发建设,葛洲坝逐渐从人们的脑海里淡化,甚至遗忘了,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尊重历史的现象。葛洲坝不仅有它的特色,特别是她的历史地位是不容忽视。我呼吁宜昌人不仅要宣传三峡,也要宣传葛洲坝,她毕竟是长江第一坝!宜昌人不能忘记葛洲坝!所以首先建议宜昌市要大力宣扬葛洲坝辉煌、丰功伟绩、和她在世界水电史的历史地位,这也是开发葛洲坝水利枢纽左坝头的目标。

葛洲坝水利枢纽左坝头(简称龙头)下接的三条大道(东山、夷陵、沿江)、一条水道(长江、宜昌段),奠定了龙头显赫、重要的地位。现在龙身、龙尾都已显现,龙头却在沉睡,特别是夜晚。

如何开发龙头,建设龙头?

第一,多家联合开发  目前龙头地区分别属葛洲坝电厂,葛洲坝船闸,葛洲坝集团管辖,建议在宜昌市统一组织领导下,联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第二,建四个功能区  A 葛洲坝工程纪念区;B 旅游区;C 休闲区;D 生活特色区(含桔橙园)。(参见附图)

A区:①竖立大型雕塑,反映葛洲坝的精神;②设置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全景电动模型;③大型电视屏幕和大型灯箱,显示葛洲坝的建设过程和成就。

B区:①步行参观葛洲坝船闸;②坐车参观大坝电站厂房;③旅游商品。

C区:散步、休闲、健身、缆车观光(以形成的葛洲坝公园为基础和延扩)。

D区:特别建立一个四季花香、四季挂果的“桔橙园”(桔柑、脐橙、夏橙、血橙等),这是宜昌的标志,同时配有供观光、采摘、宜昌特色小吃、特色商品等旅游项目。

第三,重点解决问题  ①治安;②卫生;③整齐;④文明。

目标:把左坝段这片土地建成为宜昌市的一块净土,创办成世界文明的、唯一的、名符其实的水电站和城市溶为一体、人和自然溶为一体的“不夜城”。

 

 

 

7、关于在夷陵广场等中心区域

设立大型电子显示屏、构建“城市名片”的建议

 

目前我市城区中心区域,如夷陵广场等,已经成为人潮涌动、物流积聚的商业、休闲圈,也成为来宜旅游者较多积聚的地方。目前,与上海、武汉等城市相比,在宜昌市的这些繁华区域缺乏展示宜昌特点、地方风情的大型电子显示屏,让人感觉到:美丽的宜昌没有自己的“城市名片”。

在夷陵广场等繁华的中心区域设立大型电子显示屏,不仅能充分向游客展示宜昌特色、地方风情,而且还能将部分政务信息向社会有效发布。

具体建议:

1、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调研,确定城区设立大型电子显示屏的布局规划。

2、市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招标等形式确定大型电子显示屏的拥有者,并明确建设周期,确保2007年内大型电子显示屏能有效使用。

3、市旅游局、文化局等部门应确保大型电子显示屏有一定的时间幅度,以便于宣传、推广宜昌三峡的节目播出。 

  

  

  

  

 
主办单位:九三学社宜昌市委员会
单位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樵湖二路一号 | 邮箱:HBYC93@126.COM
技术支持:宜昌市五环计算机网络公司
鄂ICP备11007263号-1 [ 社员登录 ]
Copyright 2001-2024 yc9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