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想和信念追逐天文梦想,用青春和激情探寻发展方向,将执着与热爱献给崇高的事业,让责任与爱心托起新的希望。从学校天文事业的一片空白到硕果累累,从没有可能到前景光明,长期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使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绩,书写了一首无悔的青春之歌。
(一)开荒不止,耕耘不息
他,曾连续三年入选LAMOST国际冠名博士后称号、学校“151”学术带头人、入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多类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审专家。
开创了三峡大学天文学领域研究的先河,他创建了我校第一个天文学研究团队,在八年的时间里,用他孜孜不倦的精神和自虐般的刻苦,带领着他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天文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获得了一席之地。
他,就是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田海俊。
近年来,田海俊带领科研团队获批国家自然基金8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0余项,总经费达600余万元,团队累计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近五年来,他本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联合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1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科技部“863”计划1项,主持其他省部级及其他类型科研课题7项,主持项目总经费近300万元。
近年来,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5的SCI论文6篇,总被引用100余次。在他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几经波折,2018年5月,三峡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终于正式揭牌成立。
(二)献身天文,无悔青春
虽然学校在天文事业方面曾经是空白,他和团队成员一直在努力,组建了三峡大学首个天文学研究团队;面对实验室资源严重不足,他就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做一些基础性研究,同时用自身人脉资源在北京、南京甚至国外的天文研究所做更深层次的课题研究。
在2016年赴德国访学期间,实验室、图书馆、宿舍构成了他三点一线的访学生活。课题研究表面看似顺风顺水,实则背负着鲜为人知的压力和煎熬,在实验室里工作到深夜一两点更是常事,我们无法得知,当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宿舍时,他是否思恋远在国内的亲人,是否思恋那个出生仅14天时他便狠心踏上出国飞机的可爱孩子!也许一个个科研成果的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努力和汗水,应该还有亲人们默默无闻的支持和宽广似海的亲情!
每当夜深人静,田海俊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后一个熄灭,理科大楼的管理员早已习以为常,因为他每天晚上的离开都在大楼锁门时间之后,他每次真诚的抱歉,都换来管理员无可奈何又佩服点赞的笑容!
他常对团队的成员和学生说:科研就像一场长跑,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才能胜利。站在三尺讲台上,他总是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亲切的微笑,教导和呵护着学生,感染着学生。
2012、2013年连续两年获得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被他指导的学生江泽州的学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三)仰望星空,追逐梦想
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之余,作为九三学社三峡大学支社主委和宜昌市西陵区区政协委员,多年来,他经常深入宜昌市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和天文观察活动,他组织的“认知宇宙,星际穿越”的天文系列科普活动多次受到九三学社中央、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三峡大学统战部等网站的报道和好评。
2018年5月,他邀请中国科学院韩占文院士在宜昌夷陵中学开展了“星星的故事”主题科普讲座,受到了夷陵中学千余名师生的热烈欢迎。
让科技服务社会,作为九三学社宜昌市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积极打造“九三科技行”社会服务品牌,组织各类型专家学者开展系列科学与技术普及,内容涉及天文学知识、葡萄酒酿造、茶叶种植、水产养殖等方面,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万人计划”、“百人计划”入选者在内的30多位知名专家来宜昌学术交流,并深入大学、各中小学开展科学普及。在他的带领下,九三学社三峡大学支社荣获九三学社“湖北省先进基层组织”称号,他也被学校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