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内要闻 > 专题报道 > 社市委成立20周年
《行》之十一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5日 来源:九三学社宜昌市委 阅读4815次

茅以升——为上海解放作出贡献

 

王文英

 

中国“桥魂”茅以升先生,不仅是一位国际著名的桥梁专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是一位与时俱进、不断追求进步的民主战士。他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名誉主席等职。从少年时代起,他就追求民主,献身科学,积极参加学生进步活动,融入争取民主的洪流之中。他受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鼓励,怀抱科学救国的理想出国深造,学成回国服务,投身进步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今天生活在繁华、安宁的大上海的人们,也许不会知道茅以升曾为解放上海,保卫上海立过两大功。他以自己的威望、智慧和勇敢,营救出了被关压在上海龙华监狱中的300多位进步学生,保证上海工厂免受兵燹之灾。

解放前夕,上海的许多工程师纷纷跟着国民党官员逃往台湾。茅以升坚决留了下来,他痛恨国民党的残暴和倒行逆施,他不能忘记自己的同窗好友、宋庆龄同志的亲密战友杨杏佛惨遭杀害的情景。他要等待上海解放,迎接胜利。这时,他参加了一个进步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1949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过长江,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人民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陈毅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长驱直入逼临上海,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汤恩伯负隅顽抗。一日,茅以升在家,翻阅报纸,忽见报上头条新闻说:上海市长陈良委任茅以升为上海市秘书长,心下十分诧异。他盼望国民党政府快快灭亡,怎么可能出任他们的秘书长呢。陈良夫人李佩娣是茅以升在美国留学时的旧识,她与陈良轮番登门劝说,希望茅以升出任秘书长,显然他们的目的是想借茅以升的名望稳住上海的科学、教育界,以维持动乱的政局。茅以升严辞拒绝。他深知此事不会就此完结。是夜,就带上很多书,悄悄地住进同济大学中美医院。果然不出所料,蒋介石派人把茅以升接到戒备森严的金神父路118号,再三劝说他要以大局为重,出任秘书长一职,以安定上海人心。茅以升称病拒绝,蒋介石大失所望,却也只好恼怒地放回了茅以升。

回到医院,茅以升接到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负责人传来中共地下党的指示,要他利用秘书长一职,里应外合,为解放上海、保卫上海做两件紧急而重要的工作:一、阻止汤恩伯在灭亡之前炸毁工厂;二、设法营救关在龙华监狱中的300多名进步学生,争取他们一个不受伤害。

茅以升高兴地接受了这神圣使命。翌日清晨,就离开医院,立即去找陈良,出任秘书长。他通过李佩娣做陈良工作,在他们的协助下,茅以升以上海秘书长的身份,出席领事团会议。会上,他抓住时机,说服外国领事团起草了一份措辞强硬的照会,禁止汤恩伯破坏外国人在沪开设的工厂。偌大的上海城,洋人工厂与国人工厂交错并立,这使在国人面前飞扬跋扈,而在外国人面前低眉屈颜的汤恩伯只得下令,不得炸毁工厂。至于龙华监狱中的300多名进步学生,茅以升早已说服陈良密令警察严加监管,听候处理。

525日,解放军开进南京路。茅以升急忙往各处打电话,了解工人和学生的情况,当得知全市工厂无一被毁,全部学生无一被害,他才如释重负,欣然参加到欢迎解放军入城的群众队伍中。615日,上海市新市长陈毅,在金神父路118号,邀请上海市耆老座谈。茅以升、吴有训、竺可祯、陶孟和、陈望道、张之济、颜惠庆、唐文治应邀在列。

再一次走进金神父路118号,茅以升感慨万分,时隔两月,却已是天翻地覆,换了人间。他刚走进门,就被早已等候在那的陈毅市长紧紧握住了双手。陈毅市长一边握住他的手,一边由衷地称赞道:“茅先生,您立了两大功,党和人民感谢您!”茅以升听后不胜感激。

上海龙华监狱中放出的那批政治犯,后来绝大多数都成了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在一次国庆宴会上,坐在茅以升身边的一位中年干部,在他耳边亲热地说:茅老,您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当年被关在上海龙华监狱的政治犯,是300多学生中的一个。多谢您协助党救出了我们!”说着,他激动地握住茅以升的双手,用力摇了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位当年的政治犯,已是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

载《团结报》1998.4.25

 

 

 

 

 

 

 

 

 

 

 

 

 

 

 

报国丹心肝胆情——吴阶平的心路历程

 

 

 

很少有人不知道吴阶平的名字。

在中国当今医学界,他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为一代学子,他赤心报国,苍天可鉴。为一世名医,他毕生求索,追求卓越。

他对祖国、对人民、对领袖的挚爱似无垠的大海和巍峨的高山。他为履行职责,为科教兴国战略,执著追求,永不懈怠。

祖国在他心中

    1947年,一位年轻的中国讲师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泌尿科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哈金斯门下进修。他聪睿机敏,又有极好的英文和医学功底,进步很快。特别是手术台上,他动作准确、利落,令哈金斯惊讶不已。一次手术时,哈金斯带着几分风趣,说:“将来你给中国总统治病,

一定要用这种方法。

32年后,已年届花甲的青年讲师重返芝加哥大学的时候,他在医学界的声誉已荣冠环宇,名震九州了。他的病人中,有毛泽东、周恩来、金日成、胡志明、马科斯、苏加诺……哈金斯教授心愿实现了,他在激动热情的拥抱中喃喃细语,呼唤着他的名字:吴阶平……

1947年,吴阶平去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在哈金斯教授指导下进修泌尿外科。他敏锐的思维、超人的悟性,使他在专业上突飞猛进。而哈金斯教授对科学的执著、敏锐的观察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也深深影响着吴阶平。他从导师身上不仅学到了国际前沿的医学理论和知识,也为他今后的医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哈金斯教授诚恳地希望吴阶平能留在美国。一天,哈金斯取出一张正兴建的大楼建筑蓝图,指点着一所房子对吴阶平说,这是你将来的实验室、办公室,你可以把家眷都接来。

这一流的实验设备,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科研条件;这蜚声世界的导师和无可限量的前途,深深吸引着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然而,涌动在吴阶平身上的,是对那个还很贫瘠的祖国、对那曾经养育了他的祖国人民无限的眷恋,是那为民族的强盛和振兴立志做一番事业的满腔热血。

祖国在他心中。1948121日,而立之年的吴阶平赶回硝烟弥漫的北平。在北平,他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光耀杏林写辉煌

见过吴阶平的人无不感到这是一位温文儒雅、慈祥平和的饱学长者。他身材不很高大,却透着博大深沉的气质。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双眼睛,蕴蓄着追索和求实,闪烁着睿哲和刚毅。

人们至今难以忘记这位把一颗颗灿烂金星点缀在祖国荣誉簿上的中国医学界第一位人物(美国科学家柯菲语)大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

吴阶平青年时期,结核病流行并成为重要的死亡原因。20世纪50年代初期,被诊断为双侧肾结核的病人基本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吴阶平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在被诊断为双肾结核的患者中,约有15%实际是可以治疗的一侧肾结核,对侧肾只是由于膀胱结核性挛缩或输尿管下端狭窄引起输尿管积水和肾积水而丧失功能。他就此提出肾结核及对侧肾积水这一概念,并创立了一整套科学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他的这一创举是泌尿外科学一项突破性进展。1954年初发表后,迅速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使成千上万的危重病人获得救治的希望,被国内外医学家公认为具有极重大的临床意义

1956年,吴阶平发明了输精管结扎手术的新方法,既简便又增加了可靠性,很快便在全国广泛推广使用,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行。以上两项成果均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59年,吴阶平设计了利用回盲肠进行膀胱扩大术,消除由于膀胱挛缩而引起的输尿管积水或肾积水。十几年之后,欧美医学书刊上还把这项手术作为最新方法介绍给医学界。

能确定一种疾病的存在是一个医生的重大贡献。20世纪60年代,吴阶平确定的肾上腺髓质增生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得到国际上的承认。他因此获得卫生部颁发的科技成果甲等奖。20世纪70年代,吴阶平设计了特殊的导管应用于前列腺手术,减少了术后出血和病人的负担。这种导管被称为吴氏导管20世纪80年代,他对肾切除后留存肾代偿性增长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

为了发展中国的泌尿外科事业,吴阶平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先后创建了泌尿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学会,出版了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在他众多的荣誉称号中,有美国医师学会荣誉会员、美国泌尿外科学会荣誉会员、国际外科学会荣誉会员、日本泌尿科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国外院士、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健康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墨达客大学荣誉理学博士等等。他还荣膺了国内外的许多大奖,如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签署的巴黎红宝石奖、巴黎红宝石最高奖,日本松下泌尿医学奖。全国性科技奖7次、何梁何利基金进步奖、中华人口科技研究奖及北京医科大学首届伯乐奖等等。美国泌尿科学会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著名学会,外国会员中仅有20名荣誉会员,吴阶平便是其中之一。

吴阶平是中国的骄傲。他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国建功,为民解难,享誉九州,蜚声世界。

1951年,他率领北京抗美援朝自愿手术队奔赴长春,在后方抢救重伤员,成绩卓著,荣立大功。

1962年,他受周总理委托,率医疗组为印尼总统苏加诺治病,使其丧失的肾功能得到了恢复。他曾5次赴印尼,并于196512日被苏加诺授予伟大公民二级勋章。受周总理委托,吴阶平先后为四个国家元首治病,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吴阶平还是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精心培育的一批批医学精英,如今已桃李芬芳。

吴阶平为我国国际医学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国以来他出国讲学访问,为外国元首治疗,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达70余次之多,行踪遍及世界五大洲。他曾被选为国际外科学会第30届大会副主席、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专门项目科学技术顾问组成员,担任过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中央副主席。

吴阶平在医学上的卓越成就使他赢得了广泛的荣誉。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誉校长、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吴阶平还光荣地当选为八届全国人大、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肝胆相照寓深情

吴阶平人生道路上最为难忘的,便是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了。

1957年到1976年近20年间,吴阶平始终负责周总理的医疗保健,后被指定为医疗小组组长。周总理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风范使吴阶平为之无限敬仰。

197617日晚23时,弥留之际的周总理微微睁开眼,对吴阶平说:“吴大夫,我这里没事了。需要你的人很多,你去吧,他们需要你……”

时光过去20多年了。那铭心刻骨的瞬间,已被牢牢锁定在吴阶平的脑海里。每每提及周总理殚精竭力忘我操劳的桩桩件件,想到这一世伟人在临危之际惦记的仍是他人,泪水就会模糊了他的双眼。周总理谆谆教诲的历历往事闪现在他的记忆中,就像发生在昨天那样清晰。

1960年的一天夜里,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休息时,他陪总理散步。为了使总理的思绪从国内外大事中摆脱开来,他就引到旁的话题,分散一下注意力。他向总理请教怎样通过业务实践进行理论学习问题。总理饶有兴致地对吴阶平说:“谈谈你的业务工作吧!”于是,吴阶平简要叙述了自己研究肾结核病和发现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情况。总理敏锐极了,问他为什么研究肾结核。吴阶平说,这种病很常见,许多人死于这种病。总理又问:“你为什么能发现肾结核患者有的不是双侧肾结核呢?”吴阶平说,诊断为双侧肾结核的病人中有一小部分只是证明了一侧是肾结核,另一侧也有病,但并没有足够证据说明也属于结核病。一般的诊断中有漏洞,所以我设计了不同于常规的诊断方法。这项研究每年至少可以挽救几千人。总理听罢大笑,说:你已经在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了,而且能从病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的发现前人认识中的不足之处,从全面、一般情况中发现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经过探讨得出新的认识,这不就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收获吗!吴阶平说,感谢总理的教诲和勉励。我本想找个与您工作无关的话题聊聊,谁知又让您费脑筋了。总理爽朗地笑着说:你不也是常为我的健康费脑筋吗?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嘛。

周总理的话语那样中肯、亲切。此时的风虽带着几分凉意。可吴阶平心中却暖融融的。从那时起,吴阶平开始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运用到了医疗实践中去。

伉俪情深携手行

1978年,与吴阶平共同生活了45年的赵君恺因病去世,这对于吴阶平是个沉重的打击。他的生活一下被打乱了,直到高睿的出现。高睿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1983年她与吴阶平结婚。

婚后不久,邓颖超大姐几次打来电话,邀请他们夫妇去做客。初春的一天,吴阶平夫妇来到了中南海西花厅。

总理去世后,邓大姐一直很关心吴阶平,经常了解他的情况。第一次见到高睿,邓颖超就很自然的向高睿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吴阶平,称赞他的品德、为人、学识。同时对高睿说:“吴大夫为党、为人民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是咱们的‘国宝’,你可得好好照顾他,这是党和国家委托你的任务。”

高睿感动极了。她没有想到,自己刚刚走入邓颖超的视野,就得到她体贴入微的关心。听着邓大姐叙家常般娓娓道来,如沐春风。其实没有谁比高睿更了解吴阶平对事业的忠诚了。如果说近十余年来吴阶平用他的生命之火又燃起一片辉煌,那么高睿可以算一个默默的添薪人。记得刚刚进入吴阶平的生活时,高睿十分吃惊,吴阶平生活之简单,实在出乎她的意料。当时吴阶平只有两件毛衣,一件半新的蓝毛衣为出国作准备,一件厚毛衣居家穿,有半截袖子是后来接上的,已经磨的没了绒毛。高睿想给他拆了重织,却发现拆下来的线都是一段一段的,已经没法要了。有的衣服表面领子破了,翻过来缝上又接着穿。衬衫也只有三件。吴阶平近乎寒伧的生活给高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睿很清楚吴阶平担负着怎样一副重担,但这与他生活质量的巨大反差使人吃惊。这以后,她一直想方设法为丈夫创作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几乎为吴阶平承担了一切工作以外需要操心的事物。凡是到过吴阶平家的人都可以看到这位身材瘦小却精力充沛、好脾气的夫人一刻不停地忙里忙外。特别在退休后,她把生活中心全部转移到帮助、照顾吴阶平上。有时头绪多、担子重的各项工作也会令吴阶平烦躁、着急。旁观者清,高睿这时候一两句温和的劝慰常常能帮助吴阶平稳定情绪,放松精神。两位老人互相帮助、体贴,相濡以沫共度晚年。

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互爱互助。随着对吴阶平人生经历的了解,特别是常听到他以钦慕的口吻谈起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那些往事,高睿逐渐了解、认同了吴阶平的处世原则,尽量调整自己去配合他、帮助他。渐渐的,吴阶平的许多习惯也成了高睿的习惯,无论是家居生活、外出调查,还是出国访问,人们发现吴阶平夫妇的言谈举止总是配合得格外默契。

以崭新的姿态迈入21世纪

在九三学社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吴阶平再次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依旧精神矍铄。谈起九三学社的发展,他神采奕奕,声音清朗。他的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清新思路会使每位听者撼动。

九三学社要在21世纪肩负起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自身建设,在于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切实搞好政治交接,巩固同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的坚实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实现跨世纪的新老交替,必须着眼于九三学社接受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的延续和发展;着眼于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的延续和发展;着眼于九三学社老一辈领导人政治主张、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的延续和发展,进而提高九三学社的整体素质。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近年来,在吴阶平主席的领导、九三学社的各级组织及全体社员的努力下,九三学社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就经济建设、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重大课题有重点、有组织地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出了不少具有较强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重大建议。与此同时,智力支边、科技扶贫等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果,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吴阶平主席经常说,新的世纪已经来临,作为参政党的一员,我们既有自豪感,同时也更有使命感和紧迫感。我们每一个社员要把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国家的利益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把爱国主义精神变为投身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言之切切,源远流长。一种剪不断的情丝,一个炎黄子孙的强国梦,始终萦绕在吴阶平的心田。他将与全体九三人一道,为实现振兴中华的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载《中国统一战线》1999.10

主办单位:九三学社宜昌市委员会
单位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樵湖二路一号 | 邮箱:HBYC93@126.COM
技术支持:宜昌市五环计算机网络公司
鄂ICP备11007263号-1 [ 社员登录 ]
Copyright 2001-2024 yc9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