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纪念九三学社成立七十周年暨宜昌地方组织成立三十周年,大家心情都很激动。我是1986年入的社至今已有29年了,最老的社员是芮伯1984年入社,85年入社的有陶婉琴,周惠兰,涂绍雄等;85年九三学社湖北省委批准成立九三学社宜昌小组(三人)芮柏是组长;86年入社的有吴德行,我-叶文津和郭守忠,当时地市还没合并,我是市直机关人员入社的第一人。只有“市”才能有民主党派,我们人少尤其是市级机关只有我一个;我任副组长,我们小组直属九三湖北省委领导,我们没有经费,没有办公室,过组织生活有时在社员的办公室或在我家过……困难很多,但大家热情很高把九三看成是知识分子的家,知道只有壮大队伍才可能挂靠中共宜昌市委,我们的原则是按社章要求发展社员,为了保证质量宁缺勿赖,我们主要发展了宜昌市一些单位的科技界有高中级职称,政治上表现好的人员入社,经过七年努力社员达到了二十人,1992年经九三省委和中共宜昌市委批准,成立九三学社宜昌市支社,统战部在红星路党派楼给了我们一间朝西的办公室(后来我要求把门卫室改做九三学社的办公室)还有一年三千元(含开办费)经费,张洪生任主委,我是副主委也就是具体干活的,我一次次到财政局说好话要钱,要到钱后,定做招牌,刻公章,买办公桌椅热水瓶杯子,布置办公室,定制信笺信封……大家好高兴从此我们有了自己的家,过组织生活有固定地方了,每年茶话会有地方了(我们这点经费能办个有水果有瓜子花生有茶水的茶话会已心满意足了)。市委统战部在人大和政协都安排了九三学社社员的席位,安排我们参加双月座谈会,安排九三社员当特邀监察员,每年春节安排部分社员参加市委组织的活动……九三学社宜昌市支社从此成为宜昌市民主党派的一员,开始参加到宜昌市的参政议政工作中去了。每逢“两会”社员们积极准备提案……作为支社的领导不仅要组织大家参政议政,还要关心社员的各方面情况,如职称评定等,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停顿了二十多年才开展,各单位开展的不平衡,有的社员业务很强但没评上,作为支社领导只能骑着自行车到有关单位去沟通……。经过四年的努力,九三宜昌市支社发展到三十多位社员了,1996年九三学社省委和中共宜昌市委批准成立九三学社宜昌市委,在成立大会前不久市委统战部出于某种考虑决定宜昌市各民主党派领导年满六十的一刀切,本人年满六十岁,原定我的市委二把手的职务由王岐接任,我很高兴的参加完九三学社市委的筹建工作并主持了九三学社宜昌市委的成立大会。九三学社省委刘建康主委来宜昌参加我们市委的成立大会,称赞我们的素质高。
又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今天,社员有一百七十多位了,有驻会的副主委,专职秘书长,有小车和司机……每年有经费二十万,有了民主党派的办公大楼和二十年前的我们一年三千元一间门卫改成的办公室办一切事情都靠两条腿和自行车比,有了天壤之别……条件太好了。我相信所有的老社员包括已离开我们的老社员都会感到非常非常的高兴,在这里我们缅怀和告慰已走的社员,他们是:郭守忠,lu文华,张洪生,贵立鳌,胡中校,陶婉琴。有社员说没有他(她)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大家知道,九三学社有一些著名的学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有邓稼先,王选……,王选是我中学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同学,他毕业于北大数学系,像他那样的学者是少有的,他的人品也是少有的正派,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供献;但我认为绝大多数的知识份子都只能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国家做贡献的,所以我衷心希望我们广大的社员在九三学社市委的领导下,在积极搞好参政议政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做贡献。另外我也希望我们的老社员在安享晚年的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关心政治,关心社务,与时俱进,学习电脑,学用微信……活得有意义,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