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员天地 > 社员风采
民主与科学的旗手——许德珩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9日 来源:九三学社宜昌市委 阅读5718次
     许德珩(1890-1990),字楚生,江西省九江市人。当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
       宣统元年(1909年),许德珩考入九江中学堂。这期间,许德珩参加了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投笔从戎,参加宪兵队。次年,九江中学开学,他又到学校读书。1913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许德珩再次投笔从戎,参加湖口讨袁之役。 
       1915年秋,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后,结识了李大钊、毛泽东等人,经李大钊介绍,他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并和邓中夏等人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以扩大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的影响。他是当时全国学生统一组织“学生救国会”创办的《国民》杂志负责人之一。杂志由李大钊任导师,邵飘萍任顾问,于1919年1月1日创刊,蔡元培写了序言。许德珩写了题为《吾所望于今后之国民者》的代发刊词,从“感受、耻辱、痛惜、知耻、力行、勤奋、毅力”等七个方面,进一步阐明这个杂志的宗旨。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许德珩是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他起草了《五四宣言》,呼吁国民“下一大决心,作最后的愤救”。他还参加组织了集会和游行示威。这天上午,游行示威队伍直奔赵家楼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北洋军阀的军警随即赶到,大部分游行示威的人已经撤离,许德珩和在外面维持秩序的三十二人,被捕入狱。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社会各界的同情。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到社民党的林长民都通电呼吁“学生无罪”。段琪瑞迫于社会压力,于5月7日将许德珩等全部释放。“五、四”运动之后,许德珩到上海筹备全国学联,拜会了孙中山先生,并请其在学联成立大会上讲演,孙中山欣然接受。学联成立后,他担任全国学联日刊编委会主任委员。这年,天津学生为驱逐军阀曹锐,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京请愿,北京学生会派许珩德接待,他陪同周恩来会见蔡元培。 
        1920年,许德珩为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他刻苦学习,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译有《社会方法论》,蔡元培先生在该书序言中称赞他“虽然经济状况常常给他以困难,而他的刻苦用功积久不懈”。在留法其间,他结识了在里昂大学读书的劳君展,两人经常通信,彼此志同道合,甚为相得,于1925年在巴黎中国饭店举行婚礼。 
       1927年春,许德珩夫妇受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的鼓舞,酝酿回国。回国后,他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并应约任黄埔军校教官。继而应恽代英之邀到武汉,担任武汉中央政治学校政治教官,武汉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代主任。
        大革命失败后,许德珩于1927年9月初偕夫人劳君展离开武汉,到达上海,从事社会主义理论的翻译工作,同时应聘去大陆大学任教。1928年至1929年,许德珩在教书办学之余,翻译了马克思的《哲学的贫乏》等马克思主义著作。 1931年夏,许德珩应北京大学之聘,赴北平任教,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许德珩积极投入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运动。1936年冬,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延安的物资供应异常困难。许德珩和劳君展听到消息后,立即买了些火腿、怀表、步鞋等物资,托人送到陕北,赠给毛主席,毛主席接到后写了回信,表示“衷心感谢”。1938年春,根据周恩来的建议,许德珩回原籍江西参加抗战,被推选为国民参政员。1941年春,在周恩来的建议下,各民主党派经研究,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许德珩被推选为联络部副部长。1944年底,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大西南发动进攻,国难日益深重。在重庆的一部分科技界人士:许德珩、潘菽、梁希、劳君展、涂长望、张雪岩、黄国璋、叶鼎彝、税西恒等人对时局极感焦虑,遂发起组织了“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9月3日,为庆祝全国民主力量战胜日本法西斯,“民主科学座谈会”举行庆祝大会。会上将“民主科学座谈会”改为“九三座谈会”,后来又成立了九三学社筹备会。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举行成立大会,许德珩被选为理事。1949年9月,许德珩等人代表九三学社参加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积极参与了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建立新中国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德珩历任九三学社第一、二届中央理事会主席、第三、四、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许德珩还满怀豪情地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工作。他曾先后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产部长。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的爱国行动受到过孙中山的赞许,和“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的关系密切。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许德珩同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和宋庆龄等,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许德珩一生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三个时代的沧桑巨变,深深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他多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许德珩实现了六十年的宿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0年2月8日,许德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主办单位:九三学社宜昌市委员会
单位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樵湖二路一号 | 邮箱:HBYC93@126.COM
技术支持:宜昌市五环计算机网络公司
鄂ICP备11007263号-1 [ 社员登录 ]
Copyright 2001-2025 yc9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