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并以其各种服务功能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2014年,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均在60%以上,宜昌第三产业占比为29.5%,低于一线城市30多个百分点。与中部沿江同等城市比,宜昌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均高于洛阳、镇江,但第三产业增加值比洛阳少452.20亿、比镇江少576.80亿,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低于洛阳、镇江12.4个和16.6个百分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主要是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同志在“十三五”规划谈论会议中提出要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补宜昌经济发展短板。补短板,实际上就是创造新的发展机会,通过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短板”从何补起?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除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外,宜昌与洛阳、镇江差距较大的行业主要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014年宜昌该行业增加值比洛阳、镇江分别少28.21亿元和34.69亿元。宜昌大城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随着人口增长、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此行业中最具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是社区服务业。同时,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业也是宜昌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性要件,
目前,宜昌社区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社区服务业的定位不明确。什么是社区服务业?如何走产业化的道路?它与商业服务、第三产业服务等的区别是什么?社区服务业是以福利型、互助型、公益型的社会利益项目为主,还是以经营型、企业型、市场型的经济利益项目为主,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以及社区都存在争议。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社区服务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的局面。二是社区服务业的管理体制不顺,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社区服务体系包含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商业服务两大领域,涉及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物业管理、便民利民服务等多项内容。由于这些服务项目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导致社区服务管理体制不顺,出现管理越位或缺位的情况出现。三是便利性社区服务尚处于自发生长状态。便利性社区服务缺乏科学的规划及合理布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在社区商业中所占比例很小,水电气维修等社区便民服务业几乎没有。四是社区服务业优惠政策不落实。政府有关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相互掣肘的问题较为突出,已经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措施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社区居民及其它社会组织创办在创办社区服务项目时,工商、税收等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影响了服务项目的拓展,制约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突破性发展社区服务业,对于补宜昌第三产业发展“短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我市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步伐,特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规划引领,完善管理体制,拓展融资渠道
一是建议出台《宜昌市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社区服务业发展所需的政策配套、资金投入等作出规划和安排。把社区服务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二是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业的管理体制。改变社区服务条块分割、多元领导、单项推进的状态,使社区服务业达到统一规划、多方支持、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在市、县两级设立强有力的社区服务业领导和协调组织,统一协调、指导、管理、监督社区服务业。三是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公共设施的保障力度。落实社区办公用房和开展公共服务、社区文体活动、便民利民服务等方面的配套公建用房及设施。另外,在城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要求配套建设的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必须得到落实,开发商和其它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四是进一步拓宽社区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适当的资金投入是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催化剂。要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途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区服务业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各个方面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形式投入社区服务业项目,鼓励各地通过财政支持、社会募集建立起社区服务业发展基金,并要逐步实行有偿使用,流动增值,提高资金利用率,推进社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2.实施政策扶持,保障非营利社区服务业发展空间
提高财政支出中对非营利性社区服务业扶持支出比重。对满足民政对象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需要的、没有盈利条件的福利型单位,政府要从资金、场地等各方面给予扶持,保证其正常运转;对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型单位,要按照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原则,允许收取成本费,从事保本创收活动,同时政府应给予一定间接补贴。
3.引进竞争机制,增强营利性社区服务业发展动力
培育和扶持一批社区服务业龙头企业。对有经营能力和盈利条件的社区服务业单位,要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能够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等方式,到城市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的网点,开展就业服务、家政资讯、养老、助残等社会化服务。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社区居民有需求、有市场发展前景、有好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团队的企业作大作强,形成几个在全市有影响力的社区服务业知名品牌。(市政协会议大会口头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