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宜昌市“十二五”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9日 来源:九三学社宜昌市委 阅读5735次
黄正伟
现代物流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利于制造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释放和集聚物流需求,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物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高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宜昌市促进“十二五”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努力建设中部地区及长江沿线新型工业强市,重点培育电力、化工、装备制造和食品医药四大支柱产业,努力建设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将物流产业发展成为宜昌第五大支柱产业。按照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目标和思路,针对我市存在的物流管理体制分散、物流资源分散、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的问题,九三学社宜昌市委会成立了调研组,开展了专题调研,结合社省委的专题调研成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工作重点
1、着力打造“沿江百里工业走廊”,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十二五”时期,全市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要求,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将宜昌城区至枝江沿江100公里区域全部纳入重点优先开发区域,以开发区园区为载体,以培育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为重点,深入推进沿江突破,打造“百里沿江工业走廊”,推进产业布局向沿江地带集中,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实现集群集约发展,把沿江地区建成全市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经济带。重点培育电力、化工、装备制造和食品医药四大支柱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强物流业发展,打造宜昌经济发展的第五大支柱。
2、竭力打造三峡物流中心品牌,形成“鄂东渝西”区域物流中心
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将三峡物流中心写进了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三峡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已转化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湖北省及宜昌市人民政府等的规划决策。目前,三峡物流中心已列为国家级区域性物流枢纽、列入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及湖北省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规划等。同时三峡物流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湖北省修订完善铁路网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借鉴因素。因此,抓住历史机遇,打造三峡物流中心,成为类似“武汉光谷”这种全国性的品牌,将宜昌三峡物流中心建设成为三峡枢纽工程配套及服务长江黄金水道的三峡航运中转中心;支撑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区物流与运输枢纽中心;湖北省及鄂西渝东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三峡物流中心建设成功,可以使物流产业成为宜昌的支柱产业之一,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3、努力建设三大交通枢纽,形成制造业、物流业发展大环境
“十二五”时期,要充分发挥宜昌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区位优势,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交通网络,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构建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港站大联运的交通新格局,成为长江中上游及中西结合部重要交通枢纽。建设鄂西区域性交通枢纽,铁水联运交通枢纽中心,铁水联运翻坝交通枢纽等三大交通枢纽。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优良的硬件环境,为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服务。
4、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着力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
要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现在骨干企业的扶优壮强,着力培育市场主体。重点要大力实施“2511”工程,加快培育2家年产值过500亿元企业,5家过100亿元企业,10家过50亿元企业,100家过10亿元企业,规模工业企业突破3000家,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梯队。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物流骨干企业,形成强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群,更好的为制造业发展和三峡物流中心建设服务。
二、工作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市现代物流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无论是企业的物流管理还是社会物流服务,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各级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密结合实际,依托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逐步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巨大的商贸流通市场和强大的消费能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注重实效,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进制造企业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优化升级,共同发展、联动发展、全面发展。
2、整合物流资源,加大联动发展的政策落实力度
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将企业的物流资产从主业中分离出来,成立独资或合资法人企业或整体转让,符合相关政策适用条件的,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对承接制造业一体化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优先推荐为试点企业;有资金需求的,择优推荐给有关银行提供政策性贷款支持。物流企业承接或租赁制造企业剥离的物流设施,要在土地等方面要给予必要的支持。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为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搭建沟通对接平台,有计划地组织中高级物流管理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进行制造业物流交流和人才培训,促进人才成长。清除部门、地区保护主义的政策和法规,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经营行为,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纠正和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在统一、透明、公平、高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当前应首先从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和线路审批制度入手,打破地方和部门保护,保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3、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制度整合力度
建立宜昌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解决我市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规划组织实施、政策支撑体系的研究和制定、重大物流项目的推进、承担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日常工作,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负责有关重要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招商引资,推进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场站等建设。有关部门一定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去除吃、拿、卡、要的陋习和拖沓推诿的工作作风。要切断政府部门与垄断物流企业及企业领导人的不正常利益关联,杜绝用政府行政权力粗暴干预市场正常运行和竞争秩序。要在物流规划建设、技术改造、查验通关、交通管制、工商管理、财税金融方面给企业以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搞好协调服务。并积极帮助解决物流企业在跨地区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城市配送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建立与周边地区物流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公开和及时通报有关物流信息,以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及管理体系。有关部门要按职能分工,加强对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的指导,落实物流业促进政策,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环境,合力推进全市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健康、快速、联动发展。
4、整合制造业集聚区的物流功能
积极引导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制造业集聚区释放物流需求。统筹规划制造业集聚区的物流服务体系,倡导集聚区内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的共享共用,为制造业物流需求释放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物流园区面向周边制造企业,充分发挥园区布局集中、用地节约、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等优势,整合物流资源,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提高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联运等传统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不断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加快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集成商转变。创造条件,支持物流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业物流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全面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联合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拓新的市场和延伸服务领域。积极培育适应先进制造业生产要求,能够提出企业物流解决方案,具备一体化物流管理能力的物流企业。
5、促进信息共享,加大信息技术整合力度
信息化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必要手段。鼓励制造企业在企业物流管理流程规范化、核算精细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物流作业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支持制造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企业发展面向客户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对接和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制造业物流标准体系,制定物流信息、工具器具和技术装备等领域的标准和规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在标准制定和宣传中的作用,引导和鼓励联动发展的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主动采用国家物流标准。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覆盖全市,辐射全国的区域物流中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物流信息化平台的规划,为第三方物流组织提供各种物流信息,以实现全市、甚至全国的物流信息共享的目的。该平台的功能主要是标准化和信息共享,便于提供物流信息化编著制定及选择、电子地图和交通信息服务、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及电子认证服务、物流金融服务、电子税务申报、电子通关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6、大力发展高效、绿色物流
宜昌大型企业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运输部门,受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而第三方物流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难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高效、准确的增值服务。鼓励大中型制造企业设置专门的物流业务管理机构,制定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或整体的物流整合、分离、外包方案及推进措施,完善物流成本核算,确定联动发展考核指标,并为加快企业物流转型升级提供组织保障。正视物流现状,要对物流业进行绿化改造,在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计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和网络构筑,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和人为浪费。具体来说:
(1)实行联合一贯制运输,充分发挥陆运、水运、空运的优势。 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收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应在物流成本(含社会成本)最小化的情况下对运输方式进行有机的选择和组合,实行联合一贯制运输。另外,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即智能运输系统),从而公众能够高效地使用公路交通设施和能源,体现绿色物流节约资源的本色。
(2)合理规划物流网点布局,建设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是综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物资位移集中地,它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成为产销企业的中介,是整个物流企业的灵魂所在。为此针对我市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建设迟缓的情况,应充分利用城市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的特点,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然后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繁荣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物流体系。这样,物流中心就充分利用了资源,形成较高的经济效益。
(3)开发和应用先进的设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先进的设备能够有效地代替简单重复的手工作业以节约人力资本,提高效率,所以应积极改进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如在物流中心使用自动化的搬运设备),使绿色物流在更广泛的领域获得发展。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绿色物流发展的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的威力不仅能改造旧的运行方式,而且能摒弃旧的规则,创造新的方式。正是因为有了信息技术,逆向物流、共同配送等绿色物流的重要措施才得以克服高成本而实现,并且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使物流渠道由原来的“金字塔型”转变为扁平型,有效地缩短采购周期,节约大量流通成本。所以要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加强条形码(BC)、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推进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平台的建设,绿色物流也就在成熟的网络平台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7、组织实施示范和试点工作
有重点、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展联动试点工作。选择一批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区域的重点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作为联动发展试点企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必要的指导,整合物流业务,组织实施企业流程再造。引导试点制造企业与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物流企业结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形成联动发展试点组合。示范和试点企业优先享受促进物流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